友空间

The window of the public众森之窗

《但是,还有书籍》读后感

《但是,还有书籍》这个纪录片的名字来自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作,诗中有一句话“在这个一切都向前飞奔的快时代,但是,还有书籍;幸好,还有书籍……”

这是一部与书有关的纪录片,总共五集,每集30分钟,由胡歌配音。讲述了编辑、译者、旧书收藏家、绘本创作者、装帧艺术家、读书分享家与书的故事。分为《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以及《快时代阅读指南》五个主题。

这部被豆瓣的“毒辣狠”豆友们点评后依然得分9.2分的作品,本身就已经让人充满了期待。我看过之后,更加迫不及待想安利身边人,第一个安利的对象就是我的父亲,因为他也是一位爱书之人。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快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被微信、微博、抖音这些小、短、杂的信息裹挟着。甚至公众号里的一些稍长的文章在开头便会提示此篇文章阅读时长大概几分钟,好像是让阅读的人在读之前做选择,读与不读不取决内容而是取决时间,又像是在说“这篇文耽误您那么久真是抱歉”。可诡异的是排队等奶茶、吃饭倒像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因此,被无数其他“重要事件”耽误了的我们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

而纪录片里的这些主人公们则仿佛生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虽然他们同你我一样每天要上班、打卡、挤地铁,但感觉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长。

有人每天上班路上在拥挤车厢和喧嚣人群中看书,也有人可以回家路上边开车边录音,利用塞在路上的时间录上几篇公众号的文章素材,只等晚上声音转成文字再稍作修改就能成为一篇读书分享。

他们不必被生活推搡着前进,而是有自己的步伐节奏,实在让人羡慕不已。以前对朱岳、范晔、蔡皋、熊亮、宁成春、薄英这些名字很陌生,现在知道他们是在编辑、翻译、绘本、装帧各领域数一数二的“大人物”,通过记录片看到了大咖们有趣、好奇、坚持、憨直甚至可爱的模样。

我们对书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书的封面,书的装帧会为书中的文字和图像赋予新的价值。装帧艺术大师宁成春,通过自己对书籍内容的认知,灌以概念设计,用封面设计揭示出书的思想内核。正应了旁白的一句——“从内容中来的设计,往往谦卑内敛,不动声色,但细看之下总能发现,设计师们原来早已把隽永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都统统锁在了那方寸之间。”

绘本大师蔡皋,这位73岁的奶奶依然保持着一颗透明真挚的童心,一切在她眼里永远新鲜、有趣。有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蔡皋拿起半夏(蛇仙草)顽皮的在镜头前说,看,像不像蛇在吐信子。因为依然还是孩子的模样,所以才能创作出那么充满童趣的绘本。

看到这集时我就忍不住网购了蔡皋、熊亮的绘本集送给女儿,愿她也可以细细观察、深深感受生活,并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大咖有大咖朴实又精彩的故事,那普通如你我的人呢,与书又有怎样的故事?朱利伟通过地铁中捕捉读书人的照片带动了身边人开始阅读的习惯,B站的读书博主—小隐通过视频分享值得推荐的书籍,直接为读者筛选出经典佳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开书店”的夫妻俩,他们开着车,载满心爱的书籍走遍大江南北,目的是“为了把书带去它可能不会出现的地方”,由此唤起人们对书、对阅读的渴望。他们说,并不是大家不想读书,而是和书没有接触。因此他们带着书开着车出现在小村庄、工厂、菜地的旁边,而那些迎面而来的人们好奇地拿起书的瞬间特别的温暖。夫妻俩说“这些书都可以看的,没拆封的也可以看,书就是希望被人看的"。在旅行中,他们会碰见专业的爱书之人,通过装书的"香蕉箱“认出彼此,十分有趣。

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阅读内容、媒介、习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快餐化,碎片化的浅阅读已势不可挡。但如何顺应时代,又同时不被时代裹挟,大概在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最后,让我引用纪录片的一句话“务必要记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深度阅读都不可取代,它是人们认识生命真相,抵达世界深处的最佳路径”。

众森实业集团

董事长办公室/张涛 供稿



点赞0
南昌网站建设